风水123-风水师教你如何看风水与化解风水
在中国的风水学理论中,布局与操作往往遵循一种独特的六步操作法。罗盘测量出阳宅的山向,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接着,根据山向确定星盘,进而找出各个方位的吉凶,这是决定风水好坏的关键。之后,依据星盘方位实地查勘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实际状况与布局,这一步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再之后,将个人风水与环境相匹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最后一步则是进行风水调整,以优化居住环境。
在详细解析风水的过程中,“形”与“势”是两个核心概念。“形”指的是阳宅外围环境的局部状况,如道路、建筑、绿化等;“势”则是指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和整体格局。看“势”是看山水来龙去脉,地势的高低起伏,而看“形”则是看近处的具体状况。在城市中,“势”指的是高楼大厦、街道布局等宏观环境,“形”则具体到小区内的绿化、道路等。
门的选择在风水中至关重要。纳气门是房屋收纳地面之气的入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内路门则影响着气流的走向和积聚。家门则是一家人的出入口,也是连接内外的重要节点。在开设纳气门时,必须确保门前有宽敞的空地,并且与屋向同元一气。应避免在纳气门前随意设置假山、雕塑等物品,以免影响风水格局。
外气口在风水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城市中,以楼为山,以路为水,形成了独特的气口系统。气口分为来气口与去气口,其准确方位以房屋的中心点为基点确定。气口的性质属阴还是属阳,对于风水的判断至关重要。外气口的影响有大有小,大街交汇处的气口影响广泛,而小巷的气口影响较小。
门气的影响与吉凶判断
风水学中的门气,是指房屋门向所接收的气场能量,它直接影响着居住者的运势。当一白水星在门向时,若得到六白外变气的辅助,形成先天催官水,属于上吉。七赤金星为外变气,金生水,属次吉。八白土星为吉气克旺气,虽有小的冲突,但总体吉利。二黑土星、五黄土气等外变气则可能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需特别注意。三碧木和四绿木的外变气影响则处于中等。还需关注外气离房屋的远近,近强远弱是普遍原则。但一些大型地貌如山脉、湖泊的影响力较大,而一些小物件如电灯杆、喷水池等影响力较小。
随着地理风水的运转周期变化,房屋的门气也会发生变化。以七运转八运为例,所有的房屋在新时运下都将面临变化。七运所建房屋的退气、煞气等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表现。如果旧门能够适应新时运,能够吸纳生旺之气,则无需改动。否则,就需要重新装修或改变门位。改门需谨慎,因为错误的改动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比如钱韫严所改的门例,通过改变门位化解了幻影的问题。这背后的原理涉及到风水学的复杂知识,包括各方位的吉凶分布以及星宫的运行原理等。在判断门气时,还需结合房屋的具体坐向和地运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来说说太岁煞。今年若为申年,太岁便在申,明年换为酉年,太岁则在酉。太岁所在方位的对宫,比如今年的寅申方,是不宜建房的,这就是所谓的“太岁头上不能动土”。若犯了太岁,可能会招来凶灾。
再说说对宫冲煞。比如房门对房门,前门对后门,或是尖角相对的格局,都属于对宫相冲。以镜子为中心,两边相对立的物品也可能产生冲煞。这些布局在风水上被认为是不利的。
同宫犯煞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西边属金,若在那里养盆花,金木相克。东边属木,若挂把军刀,也是木金相克。人的属相和九星所属,都要注意与九宫方位的配合,避免犯冲。
接下来是三合形煞。根据生肖的组合,某些生肖在某些方位是不能摆放的,包括各种材料制作的物件和字画。比如寅午戌合火局,煞气在北;巳酉丑合金局,煞气在东;申子辰合水局,煞气在南;亥卯未合木局,煞气在西。
再来看看星盘形煞。这是指在某些运势下,山向两星入中飞布形成的煞气。比如二三斗牛煞、六七交剑煞等,这些都是由同宫星组的关系形成的煞气。
内门星气组合也是需要考虑的。它由楼房的坐星、向星入中飞布以及纳气门的运星入中飞布组成。内门星气的影响虽然有限,但也有一隅吉凶作用。
流年九星到八方的吉凶也是重要的。流年飞星影响着房屋当年的运势。如果房屋的门逢流年飞星吉气到,财运和事业都会顺利;若逢流年飞星凶气到,可能会遭遇各种不幸。
具体来说,流年一白星到不同方位也有不同的影响。一白到坎方,主人读书聪明;到坤方,女性当权,家人易得肠胃病;到震方,家人可能搬迁或远行,脾气较为暴躁等等。
六白星至兑方,需警惕金属所伤之危。
六白星至艮方,象征着小小的财富,有利于地产或五金行业的发展。
七赤星运转至离方,子女间易生争执,需关注呼吸系统的健康。
流年中的七赤星,其影响力广泛。至坎方,家人好动,桃花运旺盛。至坤方,主要防范痢疾、火灾及血光之灾。在震方,血光之灾的风险增加,宜通过放置风水轮化解。巽方则易受到金属的伤害,桃花劫亦需防范。中宫、乾方都需注意金属带来的伤害,以及官非争执、交通意外等。兑方运势多变,得财或失血光之灾皆有可能。艮方虽然财帛可得,但也容易破耗。离方要特别小心火灾,家中女性关系不和。
八白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运和地产上。如八白至坎方,财运亨通,尤其利于地产投资。至坤方,旺财且利地产。但在震方和巽方,需注意儿童的健康和成绩退步问题。中宫需防范肠胃疾病和运势不佳。乾方、兑方都有发财的机会,但失运时也容易破财。离方则有喜庆之事发生。
九紫星的影响则更多地体现在喜庆和顺利上。如九紫至坎方,主喜庆,顺利。至坤方,家人可能略显愚钝,子女成绩退步。至震方和巽方,子女聪明,利于文职。中宫则需警惕目疾、血光之灾和皮肤病。乾方、兑方要小心火灾和家庭矛盾。艮方和离宫则有令人愉悦的事情发生,如喜事、横财等。
勘察风水时,有十大原则需遵循。首先要观察地势,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便有大的缔向构造,如天山至阴山的纬向构造。风水学中的龙脉便是这些绵延的山脉。每条大龙脉都有其干龙、支龙等,看风水时需搞清龙脉的来龙去脉。龙脉的形与势有区别,势比形大,形是近观,势是远景。形势的积累形成朝案之山,朝案之山可挡风且有趣届之情。
从大环境观察小环境,可知小环境受到的外界制约和影响,如水源、气候、地质等。宅地的吉凶都是由大环境决定的。无论建城、盖楼、修厂都应先考察山川大环境,必无后患之忧。
再者要因地制宜,根据环境的客观性采取适宜的生活方式。《周易》等古籍都主张因地制宜。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地质差异大,建筑形式不同。如西北干旱少雨,人们采取穴居式窑洞;西南潮湿多雨则多竹楼;草原的牧民采用蒙古包为住宅等。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体现。
观察风水不仅是看星宿与方位的对应关系,更是对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智慧体现。贵州山区和大理的人民巧妙地使用山石建造房屋,华中平原的人民则采用土砖,这些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都是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巧妙回应。如果改变这些建筑形式,可能会遭到当地人民的拒绝。正如明代谢肇在《五杂姐》中所言:“南人筑无墙之室,北人难以为之;北人造无柱之室,南人亦难以为之。”每种建筑形式都深深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
在中国,许多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典范。比如湖北的武当山,明成祖朱棣在此修建道观时,命令只随地势高低砌造墙垣和金殿,不得劈山改建,充分尊重并利用自然地势。
清代康熙年间,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河北承德附近建造了避暑山庄。康熙皇帝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崇尚朴素的人,亲自选址并测量。山庄的地形独特,北边是高达约1600米的坝上高原,作为天然屏障抵挡了西北的寒流。这里的气候湿润,林木茂盛,宛如一处自然植物园。康熙皇帝在建造山庄时,特别下令保护自然环境,大量种植油松和其它乔木,开挖湖泊,引入水鸟栖息。
中国的建筑理念体现了务实思想,根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行设计。根据风水思想,建筑应该根据地质和环境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基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包括对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地质的潮湿程度、地球磁场、有害波的影响等因素的全面考虑。风水师在实际操作中,会采取各种方法来回避不利因素,如选择地形、倾听水流声、观察水质等。
依山傍水是风水的基本原则之一。山体作为大地的骨架,提供了人们生活的天然资源;而水域则是万物生机的源泉。在原始时期,人们选择在河边台地居住,与、捕鱼和采摘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如今,许多现代建筑仍然遵循这一原则,如湖南岳阳县的某个村落,三面环山,南面敞开,房屋隐藏在树林之中,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中国的建筑艺术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人都深知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和文化传统来设计和建造房屋。这种尊重自然的建筑理念,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屋包山中国独特的依山而建的建筑形态
在中国的长江中上游沿岸,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依山而生,那就是“屋包山”。从山脚到山腰,成片的房屋如披风般覆盖着山坡,气势恢宏。这种景象在码头小镇尤为常见,百年历史的武汉大学便是其中的典范。设计师巧妙地将建筑与地势结合,学生宿舍依山而建,犹如曲折的城墙,图书馆位于山顶的中孔城门洞内,教学楼则有序地立于两侧,彰显出高等学府的庄重与气派。
中国城市的起源大多与大山大河紧密相连。《管子乘马》中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州之上。”背后的理念是依据天然的环境条件来规划城市。古都商代位于河南安阳,这里群山环绕,河流交汇,考古发现的遗物证明这里自古就是人类聚居之地。
南京,六朝故都,滨江靠山,有虎踞龙盘之势。其四周环山,秦淮河入江,沿江多山巩固。明代高启的诗赞颂道:“一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依山靠水在军事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战国时秦国频繁迁都,都选择依山靠水的地点,以策安全。可见优化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风水师对中国古建筑的选址有着深入的研究。孔子旧宅、关帝庙等选址都是遵循了风水的原则。它们地处泰山之下,或背靠名山,或面临河流,形成了天地人神和谐的景观。这些选址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环境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
水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风水研究的重要一环。中国上古的典籍都强调水质的重要性。《周易并卦》提倡饮用优质水,《周公全书》则从水的颜色、味道等方面来辨别水质。许多疾病都与水质有关,因此掌握水的流量、优化水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坐北朝南是中国建筑的一种朝向原则。中国位于地球北半球,朝南的房屋便于采取阳光,这对人的健康有着诸多好处。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这一方向修建村落房屋。阳光不仅可以取暖,还能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杀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
中国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依山而建、靠水而居的理念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利用。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优化我们的居住环境。在古老的商用时期,选址的初步判断便依赖于对环境的精准测量。《诗经》中的“公刘”篇章已明示,观察地势、判断阴阳是不可或缺的步骤。汉代政治家晁昏进一步强调,理想的城址应兼顾阴阳的和谐、水泉的甘甜、土地的肥沃以及道路的规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的选择至关重要,遵循着一种深刻的哲学理念。
坐北朝南并不仅仅是为了采光,更是为了顺应自然之风的流动。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冬季寒风从西北利亚呼啸而来,夏季凉风则来自太平洋。甲骨卜辞中已有对风的记录,风水学说中详细描述了不同方位与风的对应关系。风有阴阳之分,向东向南的温暖之风称为阳风,而向西向北的凉爽寒风则称为阴风。为避免阴风带来的不利影响,选址时需谨慎考虑风向问题。
山水方位的表达融合了五行、八卦、历法等多种哲学思想。以五行为例,木代表东,火代表南,金代表西,水代表北。风水师们深信气的力量,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不同月份生气和死气的方向有所不同,人应当顺应旺相之气。《管子》和《周公全书》等古籍中详细记载了各个月份的生气方位。
识别生气关键在于观察水,“气者,水之母”。明代蒋平阶在《水龙经》中指出,观察水的流向可以判断气之所在。风水思想倡导在有生气的地方修建城镇房屋,这被称为顺乘生气。只有得到生气的滋润,植物才能欣欣向荣,人类才能健康长寿。
风水原则中的适中指的是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无论是房屋的大小、朝向还是周围的山水环境都要协调。清人吴才鼎指出,阳宅的地基应该方正、间架整齐。适中的另一层含义是居中。历代都城的选择都遵循了这一原则,位居中心有利于控制全国。
在现代社会,适中的原则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银行和商场的选址往往选择在闹市中心以获得最大效益。典型的风水景观中常有一条与地球径经平行的中轴线,南北对称,周围有建筑物环抱,河流弯曲环绕。这样的布局体现了风水思想中的和谐与平衡原则,也是人们对自然与环境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之气的滋润,享受到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明清时期的帝陵与清代的园林,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深受风水思想的影响。这一思想主张在宅地周围进行绿化,强调环境和谐与自然共生。在古代,绿化不仅是美化环境,更是衡量风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风水学说中,树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木是挡风的绿色长城,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绿化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从曲阜孔氏家族的世代种树,到隋炀帝的大规模栽树活动,再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和柳宗元的诗句中,都展现了古人对绿化的重视和热爱。普遍绿化不仅能调节生态,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粉尘和噪音,涵养水分。由此可见,绿化对于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改造风水也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自己服务的一种体现。《周易经》中的革卦,强调了改造的必要性。改造风水的实例不胜枚举,如都江堰的修建就是改造风水的成功范例。北京城中的许多名胜古迹也是改造风水的杰作,如故宫的护城河、景山、北海、圆明园等。
砂和水的鉴别是风水学中的最基本问题。在风水实践中,如果不能正确区分各种事物的砂水属性,其吉凶判断和选址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砂和水的最本质特征是它们的“界气”功能。砂主要起直接的阻隔作用,而水则起引化和泄的作用。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任何事物进行砂或水的区分。
在区分砂和水时,不能简单地以城市或农村、道路两边是否有房子来判定,而应该根据人流量的大小来区分。人流量大的道路为水,人流量小的道路为砂。这是因为道路的人流量大小决定了其界气功能的强弱。道路作为气的通道,人流量大的地方,气的流动更加活跃,因此具有水的属性;而人流量小的地方,气的流动相对缓慢,更接近于静态的阻隔作用,因此具有砂的属性。
明清时期的帝陵和清代的园林在修建时,充分考虑了风水思想的影响,通过绿化和改造风水来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而砂和水的鉴别则是风水学中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区分砂水的属性,才能在实践中准确判断吉凶,选出最佳的地点。在一个仅有五十余户的小村落里,这五十户人家共享的街道如同村中的水脉,维系着整个村庄的生命与活力。我们称这条街道为“村之水”,而各家各户门前的小路则是“细砂”。若放眼至城市或小区,公共街道则如流动的河水,而房子间狭窄的小巷则像是铺就的砂砾小径。即使高速公路穿越城市核心,它依然被视作砂砾的存在。
关于门窗的问题,若它们长时间开启,空气自由对流,这便是水的象征,流动与沟通。而若门窗常年紧闭,几乎无风通过,那么它们既非砂也非水,更像是静止的壁垒,类似于房屋的墙壁。
再来看家中的电器,电视、计算机和音响等可以发出强烈的电磁场,它们如同砂砾般充满了能量。而空调则是家中的水流,时刻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至于电话机和洗衣机等电器,它们的能量相对微小,不足以影响人的气场,因此既不能归为砂也不能归为水。若电器长时间不使用或使用时间极短,它们同样既非砂也非水。至于空调,若其是分体机形式,冷气部分如柔和的水流,而压缩机部分则如同砂砾般坚实。
关于自然元素,所有的树木都被视为砂砾的存在,无论是阴树还是阳树,它们界气的功能虽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调节气场。至于家具,通常被视为砂砾的存在,但它们的力量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若将家具置于原点与凶水之间,它们便能起到化解灾难的作用,降低凶水对人的影响。
在古老的八卦传统中,一些特定的住宅环境被认为带有煞气,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化解。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煞气及其化解方法。
当住宅四周被井形道路重重包围时,容易发生官讼,长期居住可能会带来不幸。为了化解这种煞气,可以在门楣上挂一只八卦化煞凸镜。同样地,当住宅的四周有道路像网一样紧紧包围,也被称为大凶,可能导致人口减少、疾病频发或自杀等问题。化解方法同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化煞用品需要经过开光仪式,并在特定的日子和时间进行施工。
住宅前方如果有像反弓一样的水或道路,可能会使财运逐渐衰退,甚至破财。可以在门楣上挂一个化煞罗盘来化解。同样地,如果住宅位于两座楼房的夹缝中,形成所谓的“天斩煞”,需要在犯煞的门或窗上挂化煞铜葫芦或八卦化煞凸镜来化解。
除此之外,如果住宅大门前能看到枯乾的大树或腐空的老树,可能会导致疾病不断。化解方法是在门楣上挂铜葫芦或八卦化煞凸镜。同样的道理,如果前方有无人居住的破屋、电站、高压器等等,也需要挂八卦化煞凸镜并贴上五帝古钱来化解。
对于大门对大门洞的情况,需要在大门两边放石狮子或八卦化煞罗盘来化解。住宅临近大型机器房等燥火旺盛之地,需要在犯煞之门或窗上挂化煞罗盘并贴上五帝古钱来化解。临近医院等阴气过重之地也同样需要采取措施化解。除此之外,住宅旁边有房角、翘檐等像刀一样的形状也容易有伤灾和破财的问题,需要用貔貅或朱雀化解。住宅对面如果有大的霓虹灯广告牌直射,这是光煞,需要用玄武化解。大门对面如果有石狮子正对,需要用朱雀对应化解等等。每一种煞气都有特定的化解方法,但所有的化煞用品都需要经过开光仪式,并在特定的日子和时间进行施工。
对于地铁、地道、隧道等穿过住宅下面的情况,称为穿心煞,需要在犯煞的地面上放置化煞罗盘或化煞铜葫芦来化解。池塘、桥梁等呈反弓状冲射住宅门前的情况也需要挂化煞罗盘来化解。甚至门、窗、楼梯等冲射住宅门窗者也需要采取措施化解。江、河、湖等水属于住宅凶方,可以在犯煞方位放置青石并刻上后天八卦和“泰山在此”四字来化解。山石突出、参差不齐等冲射住宅的情况则可以用铜质大象或八卦化煞凸镜来化解。电视天线、雷达天线等鱼骨形状者冲射住宅也需要采取措施化解。所有这些化解方法都需要专业的操作和精准的时间选择。
这些古老的八卦传统和化解方法都是为了避免不良的环境影响,带来健康、平安和幸福。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这些传统智慧,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风水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八卦化煞凸镜还是五帝古钱,都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的期盼。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古老化解方法背后的奥秘。
对于门窗上犯煞的问题,化解方法是在犯煞之门、窗上挂八卦化煞凸镜一只,镜后按顺序贴上五帝古钱。这些化煞用品需要经过开光仪式,并在特定的日子和时间进行施工,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对于房屋周围的尖锐物体,如堵角、房脊等,我们称之为犯飞刃煞。这种情况会导致居住者容易生病、遭受意外伤害,甚至可能破财。化解方法是,对准犯煞方位,放置八卦化煞凸镜,并在镜后贴上五帝钱。同样地,这些物品也需要经过开光仪式,并在合适的时